深入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强政府网站内容建设
概述了互联网已成为不可忽视的舆论宣传阵地、政府网站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电子政务发展态势;分析了当前我国政府网站在建设、服务与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我国政府网站内容建设应在及时准确全面发布政务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优化完善网上服务、提高网上办事效率,创新互动形式、积极引导民众为政府工作建言献策等3 个层面上很下功夫。政府网站建设
一、前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 年1 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 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 亿人,普及率2 2 . 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网民数继续居全球之首。20 08 年,中国的网络新闻得到快速发展,网络新闻使用率较前一年又提升了近5 个百分点,达到78. 5%。网络新闻用户2.3 4 亿人,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舆论宣传阵地。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 00 7 年1 月2 3 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8 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2006 年1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以下简称“中国政府网”)正式开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运行3 年多来,网站坚持以服务公众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及时、准确地发布政务信息;不断整合政府公共服务事项,增强网上服务功能;稳步开展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交流。2007 年1 月17 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第492 号令,以下简称《条例》),自2008年5 月1 日起施行。《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方式和程序以及监督保障机制等都进行了明确的规范,有利于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同时也为各级政府网站内容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结合《条例》实施一年多来对政府网站建设的推动作用,以及在中国政府网的工作经历,简单谈谈政府网站内容建设的一些体会和建议。
二、及时准确全面发布政务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
政务信息是指由各级政府发布的、与政府履行行政职能行为有关的各类信息的总和,包括行政机关的活动、会议、文件、公报等。其内容大多涉及公民、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切身利益,所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中国政府网目前开设的今日中国、公文公报、工作动态、执法监管、新闻发布、人事任免、应急管理等栏目。又如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的今日北京、政府公报、工作报告、视频北京等都属于政务信息发布栏目。中国政府网做过的网上调查显示,与网民主要通过新闻网站浏览新闻信息一样,通过政府网站获取政务信息已经成为政府网站用户的最主要目的之一。
行政机关通过政府网站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及时、准确、全面地公开政务信息,对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条例》实施一年多来,国务院各部委、各省级政府网站,以及部分地市级政府网站都开通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大量公开《条例》规定范围内的各类政府信息,进一步扩大了政府网站的影响力。在《条例》颁布至今的两年多时间里,中国政府网在政务信息发布方面进行了许多创新性的探索和实践。如每周三由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从以前仅部分转发新华社通稿,到每周定期先于其他媒体直接发布国办供稿,使广大网民第一时间了解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会议精神和中央政府近期工作重点;如国务院各类法规文件由以前的选择性部分刊发到现在将可以公开的内容通过信息公开专栏全部第一时间上网发布,并提供检索和下载服务;再如按照《条例》要求将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及时公开上网,逐渐建成执法监管专栏,等等,都为各级政府网站积极公开政府信息起到了示范和表率作用。
由于我国政府网站建设起步较晚,包括中央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网站还普遍存在信息公开不及时、文件发布不完善甚至政务信息与新闻信息划分不清等问题。为了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条例》,使政务信息发布程序更加规范化、内容趋向大众化,政府网站的信息发布还应朝着以下几个方向进行努力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