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电影网站建设:本能反应是迅速的

公司网络建设:法国政府推出新的10法郎硬币
1986年10月22日,巴黎热闹喧天,法国政府隆重推出了新的10法郎硬币(市值略大于1.5美元)。公众把硬币拿在手中看了看,掂量了一下,发现很容易与0.5法郎的硬币混淆(市值约为8美分),由此对政府和硬币产生了不满,愤怒与嘲讽接踵而至。五个星期后,法国财政部长爱德华·巴拉杜宣布暂停10法郎硬币的流通。在此后的四个星期内,他又宣布将其废止。事后回想起来,似乎很难理解法国政府怎么会愚蠢到如此地步,做出发行这种硬币的决定。设计者起初经过仔细研究,才设计出这枚以镍为材质的银色硬币。该硬币的一面印有艺术家让奎姆‘希梅内斯设计的现代派风格的雄鸡图案,另一面是法兰西共和国的女性化身——玛丽安娜的头像。这枚硬币重量轻,周围有特殊的纹路,便于电子售货机进行读取,且不易被仿造。设计者和政府官员为他们的作品兴奋不已,但显然忽视了或是拒绝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新硬币在大小和重量上与数亿枚正在流通着的0.5法郎的银色镍币非常相似。(斯坦利·梅斯勒,《洛杉矶时报》1986年版权,授权翻印。)公众把新旧硬币混淆在一起,很可能是因为储存在他们记忆中的有关硬币的信息不太精确,也不够全面。心理学研究指出,人们只能记住物体的部分特征。在美国、英国和法国发行新硬币的三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国家的货币中,用于区分硬币的那些信息不足以将新旧硬币辨别清楚。
假如我把所有的笔记都写在一个小红本上,而这是我唯一的笔记本,就可以简单地把它描述为“我的笔记本”。如果我有好几个笔记本,那么我刚才的描述就不管用了。现在我必须称第一本为“小笔记本”、“红色的笔记本”或“红色小笔记本”,以便将它与别的笔记本区分开。但是如果我有好几个红色的小笔记本,那就必须再找到其他的描述方法。描述得越精确,越能够区分数个相似的物体。但我们只是记住了应对当前特定情况的那些信息,如果情况有所改变,就会产生麻烦。
不是所有外表相似的物品都会造成混乱。在撰写本书增订版时,我想看看是否有最近因硬币引起混乱的例子。在网站“维基钱币”Wiki-colns.com上我发现了这个有趣的条目:
某天,一个前沿心理学家可能会对现代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发表高见:如果美国公众经常将苏珊.B.安东尼的1美元与类似大小的25美分混淆,为什么他们经常不会混淆20美元的纸币与相同大小的1美元纸币? (詹姆斯.A.凯普, 《苏珊.B.安东尼美元》,摘自www. wikicoins.com.2012年5月29日检索。
上一篇: 电影网站建设:本能反应是迅速的